博客
关于我
Vue.js 学习笔记之三:与服务器的数据交互
阅读量:436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3-06

本文共 6447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21 分钟。

显而易见的,之前的02_toDoList存在着一个很致命的缺陷。那就是它的数据只存在于浏览器端,一但用户关闭或重新载入页面,他之前加入到程序中的数据就会全部丢失,一切又恢复到程序的初始状态。要想解决这个问题,就需要 Web 应用的前端在适当的时间将获得的输入数据存储到后端服务器上,然后在需要时再从服务器上获取这些数据。这部分笔记将记录如何利用 Vue.js 框架来完成 Web 应用程序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交互。这一次,我同样会通过构建一个"留言本"应用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。

首先需要在code目录下依次执行npm install express body-parser knexnpm install sqlite3@<指定的版本>命令,安装接下来创建 Web 服务所需要的后端组件(需要注意的是,这里安装的sqlite3要根据knex安装后的提示选择对应的版本)。接下来,在code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03_Message的目录,并在该目录下执行npm init -y命令,将其初始化成一个 Node.js 项目。在这里,之所以将服务端所需要的组件安装在项目目录的上一级目录中,是因为我接下来还需要在项目目录中安装前端组件,并将其开放给浏览器端访问,所以前后端所需要的组件最好分开存放。

现在,我要基于 Express 框架来创建一个 Web 服务了。具体做法就是在code/03_Message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index.js的服务器端脚本文件,并在其中输入如下代码:

const path = require('path');const express = require('express')const bodyParser = require('body-parser');const knex = require('knex');const port = 8080;// 创建服务器实例const app = express();// 配置 public 目录,将其开放给浏览器端app.use('/', express.static(path.join(__dirname, 'public')));// 配置 node_modules 目录,将其开放给浏览器端app.use('/node_modules', express.static(path.join(__dirname, 'node_modules')));//配置 body-parser 中间件,以便获取 POST 请求数据。app.use(bodyParser.urlencoded({ extended : false}));app.use(bodyParser.json());// 创建数据库连接对象:const appDB = knex({    client: 'sqlite3', // 设置要连接的数据类型    connection: {      // 设置数据库的链接参数        filename: path.join(__dirname, 'data/database.sqlite')    },    debug: true,       // 设置是否开启 debug 模式,true 表示开启    pool: {            // 设置数据库连接池的大小,默认为{min: 2, max: 10}        min: 2,        max: 7    },    useNullAsDefault: true});appDB.schema.hasTable('notes')  // 查看数据库中是否已经存在 notes 表.then(function(exists) {    if(exists == false) { // 如果 notes 表不存在就创建它        appDB.schema.createTable('notes', function(table) {            // 创建 notes 表:            table.increments('uid').primary();// 将 uid 设置为自动增长的字段,并将其设为主键。            table.string('userName');         // 将 userName 设置为字符串类型的字段。            table.string('noteMessage');      // 将 notes 设置为字符串类型的字段。    });  }}).then(function() {    // 请求路由    // 设置网站首页    app.get('/', function(req, res) {        res.redirect('/index.htm');    });    // 响应前端获取数据的 GET 请求    app.get('/data/get', function(req, res) {        appDB('notes').select('*')        .then(function(data) {            console.log(data);            res.status(200).send(data);        }).catch(function() {            res.status(404).send('找不到相关数据');        });    });    // 响应前端删除数据的 POST 请求    app.post('/data/delete', function(req, res) {        appDB('notes').delete()        .where('uid', '=', req.body['uid'])        .catch(function() {            res.status(404).send('删除数据失败');        });        res.send(200);    });    // 响应前端添加数据的 POST 请求    app.post('/data/add', function(req, res) {        console.log('post data');        appDB('notes').insert(            {                userName : req.body['userName'],                noteMessage : req.body['noteMessage']            }        ).catch(function() {            res.status(404).send('添加数据失败');        });        res.send(200);    });    // 监听 8080 端口    app.listen(port, function(){        console.log(`访问 http://localhost:${port}/,按 Ctrl+C 终止服务!`);    });}).catch(function() {    // 断开数据库连接,并销毁 appDB 对象    appDB.destroy();});

由于 Vue.js 框架的特点,前端需要后端提供的服务除了获取指定的 HTML 和 JavaScript 文件之外,主要就是对数据库的增删改查操作了,所以在上面这个服务中,除了将publicnode_modules目录整体开放给浏览器端访问之外,主要提供了一个基于 GET 请求的数据查询服务,和两个基于 POST 请求的数据添加与删除操作。

接下来,我可以开始前端部分的构建了。首先需要在code/03_Message目录下执行npm install vue axios命令,安装接下来所要用到的前端组件(该命令会自动生成一个node_modules目录,正如上面所说,该目录会被服务端脚本整体开放给浏览器端)。然后,继续在同一目录下创建public目录,并在其中创建一个名为index.htm的文件,其代码如下:

    
留言本

留言本

{{ note.userName }} 说:{{ note.noteMessage }}

请留言:

这个页面主要被分为了两个部分,第一部分会根据notes中的数据使用v-for指令迭代显示已被添加到数据库中的留言,并提供了一个删除按钮以便删除指定的留言(使用v-on指令绑定单击事件处理函数)。第二部分则是一个用于添加留言的输入界面,这里使用了v-model指令来获取需要用户输入的userNameMessage数据。现在,我需要来创建相应的 Vue 对象实例了,为此,我会在刚才创建的public目录下再创建一个js目录,并在其中创建名为main.js的自定义前端脚本文件,其代码如下:

// 程序名称: Message// 实现目标://   1. 学习 axios 库的使用//   2. 掌握如何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const app = new Vue({    el: '#app',    data:{        userName: '',        Message: '',        notes: []    },    created: function() {        that = this;        axios.get('/data/get')        .then(function(res) {            that.notes = res.data;        })        .catch(function(err) {            console.error(err);        });    },    methods:{        addNew: function() {            if(this.userName !== '' && this.Message !== '') {                that = this;                axios.post('/data/add', {                    userName: that.userName,                    noteMessage: that.Message                }).catch(function(err) {                    console.error(err);                });                this.Message = '';                this.userName = '';                axios.get('/data/get')                .then(function(res) {                    that.notes = res.data;                })                .catch(function(err) {                    console.error(err);                });            }        },        remove: function(id) {            if(uid > 0) {                that = this;                axios.post('/data/delete', {                    uid : id                }).catch(function(err) {                    console.error(err);                });                axios.get('/data/get')                .then(function(res) {                    that.notes = res.data;                })                .catch(function(err) {                    console.error(err);                });            }        }    }});

这个 Vue 实例与我们之前创建的大同小异,主要由以下四个成员组成:

  • el成员:用于以 CSS 选择器的方式指定 Vue 实例所对应的元素容器,在这里,我指定的是<div id="app">元素。

  • data成员:用于设置页面中绑定的数据,这里设置了以下三个数据变量:

    • notes:这是一个数组变量,用于存放已被添加的留言记录。
    • userName:这是一个字符串变量,用于获取"用户名"数据。
    • Message:这是一个字符串变量,用于获取"留言"数据。
  • created成员:用于在程序载入时做初始化操作,在这里,我从服务端读取了已被添加的留言记录,并将其加载到notes变量中。

  • methods成员:用于定义页面中绑定的事件处理函数,这里定义了以下两个事件处理函数:

    • addNew:用于添加新的留言记录,并同步更新notes中的数据。
    • remove:用于删除指定的留言记录,并同步更新notes中的数据。

通常情况下,我们在 Vue.js 框架中会选择使用 axios 这样的第三方组件来处理发送请求和接收响应数据的工作,引入该组件的方式与引入 Vue.js 框架的方式是一样的,可以像上面一样先下载到本地,然后使用<script>标签引入,也可以使用 CDN 的方式直接使用<script>标签引入,像这样:

需要注意的是,该引用标签在 HTML 页面中的位置必须要在自定义 JavaScript 脚本文件(即main.js)的引用标签之前。当然,我在上述代码中只展示了axios.getaxios.post这两个最常用方法的基本用法,由于该组件支持返回 Promise 对象,所以我们可以采用then方法调用链来处理响应数据和异常状况。关于 axios 组件更多的使用方法,可以参考相关文档()。

转载地址:http://dszfz.baihongyu.com/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wxWidgets源码分析(8) - MVC架构
查看>>
wxWidgets源码分析(9) - wxString
查看>>
机器学习之数据探索——数据特征分析(帕累托分析)
查看>>
Java 对象引用方式 —— 强引用、软引用、弱引用和虚引用
查看>>
Android Bitmap操作问题之Canvas: trying to use a recycled bitmap
查看>>
hadoop学习(四)----windows环境下安装hadoop
查看>>
Mybatis Generator最完整配置详解
查看>>
Tree--二叉树BinarySearchTree
查看>>
Elasticsearch集群升级指引
查看>>
uni-app开发的应用(小程序,app,web等),使用Node+Koa2开发的后端程序接收上传文件的方法
查看>>
webpack打包less与sass
查看>>
[白话解析] 深入浅出熵的概念 & 决策树之ID3算法
查看>>
[梁山好汉说IT] 梁山好汉和抢劫银行
查看>>
[记录点滴] OpenResty中Redis操作总结
查看>>
[源码阅读] 阿里SOFA服务注册中心MetaServer(3)
查看>>
[源码解析] 消息队列 Kombu 之 基本架构
查看>>
[源码分析] 消息队列 Kombu 之 启动过程
查看>>
[源码分析] 消息队列 Kombu 之 Consumer
查看>>
[源码分析] 消息队列 Kombu 之 Producer
查看>>
[源码分析] 消息队列 Kombu 之 mailbox
查看>>